腊月二十日,清晨,翰林院学士厅。
翰林院学士兼礼部左侍郎王锡爵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沈念,道:“子珩,你怀疑暹罗特使罗摩是假的?甚至整个暹罗特团都是假的?”
沈念点了点头。
“目前还只是猜想,需要验证一番,至于他们与巴吉之死有没有关联,与可能来到京师的土蛮探子有没有关联,尚不可知!”
沈念产生此怀疑,并无证据,只是依靠着自己的直觉。
曹威那句“土蛮人无论隐藏多深,身上那股土骚味绝对是瞒不住锦衣卫的”让沈念意识到他对暹罗特使感到有些怪是怪在了哪里。
非长相,非口音,非言语有失,而是对其身上形成的气场感到奇怪。
但凡一国之使臣,无论大小,朝贡大明之前,定都会经过培训,擅于汉语者优先,不擅于汉语者,则会有通事(翻译)陪同。
他们的行为举止,不代表个人,而代表他们的国家。
那日,琉球特使与暹罗特使虽都不满南会同馆被封禁,但二人给沈念的感觉,前者像小国特使,后者更像是一名商人。
要知,暹罗国无科举,等级制度森严。
能担任特使者一般都是贵族,身上不可能散发着一股小商人的市侩之气。
沈念两世为师,又因翰林任职,对很多细节都很敏感。
他感觉暹罗使团特使罗摩不是特使,而是商人。
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这种直觉。
王锡爵听得有些云里雾里,但如今巴吉遇刺案没有任何进展,还被凶手再次挑衅,没准儿可以从别的地方做一下尝试。
此外,这种假冒外邦使团的例子并不少。
虽然大明制作了防伪的勘合文书,但外邦一些政权更迭或治安不稳定,很容易导致假使团抢了真使团的勘合入京,吃饱喝足后带着高于他们所带贡品价值上百倍的商品扬长而去。
大明向来都是只认勘合文书不认人。
一些宗藩国发生这些事情后,大多都是隐瞒下来,因为他们要告知大明,大明直接就能取消他们的勘合,禁止他们朝贡。
日本就是最明显的例子。
嘉靖年间,两大敌对使团朝贡,直接在泉州市舶司打起来,最后皆被驱逐。
王锡爵与沈念商量一番后,稍作准备,当即以慰问的名义,前往南会同馆。
……
片刻后,二人率先来到琉球使团所居的院落。
琉球使团特使毛良达开口便问询案件进展,以及何时可以解禁南会同馆。
王锡爵并未给他一个肯定的回答,只称正在调查中,而琉球使团非进贡类的商品,可以递交一个清单交给沈念,由户部估价或为其交换等价的商品。
毛良达虽然心中不满,但还是向二人表达了感谢。
当下,大明乃是琉球的财神爷,他们根本不敢得罪。
随即,二人来到暹罗使团居住的院落。
暹罗使团从南方而来,路途最是遥远,当下院落中有三十二人。
负责接待王锡爵与沈念的是暹罗特使罗摩和副使达摩猜,达摩猜乃是一个肤色偏黑,精瘦精瘦的青年汉子,会说汉语,但话非常少。
王锡爵道明来意。
一方面问询他们有什么需要帮扶,另一方面户部可以代他们售卖货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