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1章
雪白的盐粒落在素白瓷盘上,像落了层细雪,颗颗分明,透着晶莹的光泽,连阳光照在上面都泛着细碎的亮芒,半点杂质都瞧不见。
岳紫英捧着瓷盘走到文德帝面前,躬身递上:“陛下您看,这就是如今北境百姓吃的盐。”
文德帝的目光落在瓷盘里的盐上,指尖下意识地抬了抬,像是想去碰,又顿在半空。
他在京城见惯了御膳房用的精细盐,可北境偏远,他印象里的边地盐向来是灰扑扑的,掺着沙土甚至石子,哪有这般干净透亮?他终究还是伸出手指,轻轻捻起一撮,盐粒在指尖微凉,细滑得几乎不留痕迹,搓捻间连半分硌手的杂质都没有。
“以前的盐。。。。。。”他喉结滚动,想起岳紫英说的“孩子咳得直喘”,想起早年御史奏折里写的“边民食盐粗劣,多食则腹痛”,那些模糊的文字和眼前这盘雪白的盐截然相反。
“陛下请看这个。”岳紫英像是早有准备,又从一旁架子底层取出个粗陶碗,碗里盛着些灰褐色的东西,细看还能瞧见里面混着沙粒和碎石,
“这是之前粗盐,百姓以前吃的就是这个,炒出来的菜又苦又涩,若是磨得不够细,还会硌伤喉咙。”她用指尖拨了拨粗盐,沙砾摩擦的声音格外刺耳,“王爷说,同为子民,岂能让北境百姓吃这种东西?所以才要制作出这样干净的盐才肯开售。”
窗外的风正好吹进来,带着楼下百姓的欢笑声,有个妇人的声音格外清亮:“岳掌柜说了,今日多送半斤盐,回家给娃炖肉汤!”那笑声里的欢喜,隔着窗纸都能透进来。
文德帝放下捻着精盐的手指,指尖还残留着盐粒的微凉。他看向岳紫英,语气里的寒意淡了许多:“百姓。。。。。。当真这般在意?”
“是。”岳紫英点头,眼底带着真切的暖意,“前几日有个老丈来买盐,颤巍巍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,打开里面是攒了半个月的铜钱,说要给卧病的老伴买勺好盐,熬粥能多喝两口。他说以前吃粗盐,老伴总说嘴里发苦,现在换了王爷的盐,粥里撒半勺,就能喝下半碗呢,还有城南的绣娘,说用这盐腌菜,菜色鲜亮,比以前能多存半个月,家里孩子再不用吃发臭的腌菜了。”
她拿起桌上的账册,翻到后面几页,上面贴着几张小纸条,是百姓写的感谢信,字迹歪歪扭扭,却透着真心:“谢王爷赐好盐”“吃王爷盐,娃娃不咳了。。。。。。”
勋国公在一旁看着,见陛下的眉头渐渐舒展,悄悄松了口气,端起自己那杯早已凉透的茶,抿了一口,这丫头比在京城的时候成长了太多,不仅镇得住场,说起这些事来更是句句在理。
文德帝的目光落在那盘精盐上,又想起方才楼下老汉攥着盐袋的模样,想起账册上密密麻麻的成本记录,想起岳紫英说的“把过冬棉衣当了换盐”,心里那点被顶撞的怒气,不知不觉就散了。
他沉默片刻,拿起桌上的茶盏,终于喝了一口,北境野山茶的苦涩混着回甘漫上来,竟比江南龙井多了几分实在的滋味。
“这臭小子。。。。。。”他低声说了句,这次语气里没了怒意,反倒像是在嗔怪自家晚辈,又带着点藏不住的松动,“倒是把百姓的日子,真放在心上了。”
岳紫英嘴角悄悄勾起一丝浅淡的笑意,她知道,陛下心里的那道坎,总算迈过去了大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