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世医院的蓝图已经铺开,但张卫东深知,再好的理念和硬件,也需要优秀的人才来落地执行。
四位中医导师是医院的灵魂,但医院的运转还需要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和西医专家队伍。
设备采购、科室建设、流程设计、人才招募、制度建立……千头万绪,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。
尤其是院长人选,必须是一位既精通现代医院管理,又深刻理解并认同“普惠医疗”理念,还能协调好中西医结合的复合型领军人物。
这样的人,可遇不可求。
张卫东再次展现出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求贤若渴的态度。
他将科技特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再次委托给刘明、赵非等人,自己则带着一份新的名单和计划,开始了又一次的“寻贤之旅”。
他的第一站,是协和医院。
在一间安静的会议室里,张卫东见到了刚从手术台下来的外科专家,被誉为“一把刀”的郑仁教授。
郑教授年富力强,技术精湛,但更让张卫东看重的,是他多年来一直呼吁医疗资源下沉、关注贫困患者的事迹。
“郑教授,久仰大名。我不是来请您去坐诊的,我是想请您去掌舵。”
张卫东开门见山,将“盛世医院”的规划书和理念和盘托出,“我们需要一位真正懂医疗、有情怀、敢管理的院长,来搭建骨架,注入灵魂。”
事情太过突然,郑教授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。
但是,他却听说过张卫东的大名,最近张卫东筹建盛世医院的消息,他也早早通过网络了解了一点。
郑仁仔细翻阅着规划书,眼中逐渐闪烁起了兴趣的光芒。
但也不无顾虑:“张书记,您的理念我很认同,甚至可以说是我的理想。但协和这边……还有我的团队、我的研究……”
“您的团队,核心成员可以一起过去,待遇从优。您的研究,盛世集团可以设立专项基金,投入只会比现在更多。”张卫东早已准备好方案,“至于协和这边,我们可以建立紧密型医联体,您甚至可以定期回来交流、带教,这不是割裂,而是拓展。”
他接着抛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条件:“而且,在盛世医院,您将有机会主导设计一套全新的、以患者为中心、以疗效为导向的外科诊疗和费用控制模式,这将是对整个行业都有价值的探索!这比多做一千台手术的意义可能更大。”
张卫东抛出的这个条件,对郑教授来说,确实有着太大的诱惑力。
因为,仅仅是从张卫东的描述之中,他就已经看到了自己将来发展的巨大空间。
郑仁沉思良久,终于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,他最终用力握了握张卫东的手:“张书记,您说服我了。给我点时间,我处理好这边的工作和交接。”
离开协和,张卫东又飞往魔都。
他约见了瑞金医院一位以“精细化管理”和“成本控制”闻名的副院长李若兰。这位女院长以作风强硬、铁面无私著称,是业内著名的“管家婆”。
“李院长,盛世医院不需要传统的‘创收’院长,我们需要一位能牢牢守住‘百分之五利润红线’的‘守门员’。”张卫东直言不讳,“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极其精细化的运营和成本核算体系,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,同时还能保证医疗质量不降反升。这方面,您是顶尖专家。”
李若兰对张卫东的直率有些意外,但随即露出了挑战性的笑容:“守住红线不难,难的是在守住红线的同时,还能让医生满意、患者满意。您真的愿意给我这么大的权限,去推行可能很‘得罪人’的精细化管理方案?甚至可能触动一些药品和器械采购的‘惯例’?”
“只要为了医院长远发展和患者利益,您尽管放手去做!一切后果,我来承担。”张卫东的回答斩钉截铁,“我要的,就是一个能打破旧有利益格局、建立新秩序的人!”
李若兰眼中精光一闪:“好!这个挑战,我接了!”
紧接着,张卫东又通过各种渠道,联系了多位在医疗设备采购、信息化建设、护理管理、医保对接等领域的顶尖专业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