酷暑已过,天气依旧带着夏末的余温,但清晨和傍晚的风已然透出几分沁人的凉意。
青溪村唐家的小院,如今天不亮就人声鼎沸,已然成了一个微型小工坊。
晾晒席和竹竿占据了半个院子,上面铺满了各种正在脱水的野菜丝。比如芥菜、马齿苋、蕨菜、蒲公英嫩芽、野茼蒿……
空气中混合着野菜的清新、盐粒的咸涩以及隐隐发酵的酸香……
五六个妇人正埋头忙碌着。
经过十几天的磨合,她们早已成了熟手,动作麻利,配合默契。
唐西西像只忙碌的小蜜蜂穿梭其间,时而查看晾晒的进度,用手指捻起一根菜丝试试干湿度;时而纠正一下某位嫂子切得稍显粗犷的刀工;更多的时候,则是和徐氏一起,在专门辟出来的灶台边,指导着酸菜腌制最核心的步骤,下料调味。
唐钰青几次三番都想过来帮忙,被唐西西义正严辞地拒绝,三令五申让他在屋内教导唐明明读书习字。
“周婶子,这罐子底部的盐还得再铺厚一点,对,就这样……”
“李嫂,花椒放这些就够了,多了会发苦……”
“娘,这坛用老卤水引子,味道能醇厚些。”
唐西西的声音温和清晰,指挥若定。
妇人们也都信服她,严格按照她说的做。
她们都知道,这看似简单的腌菜,门道全在这些细节里,直接关系到酸菜最终的口感和能否卖上好价钱。
“西西丫头真是能干,”林家二娘一边飞快地切着菜,一边对旁边的赵家大媳妇低声感慨,“这脑子咋就这么灵光?同样的菜,经她的手一摆弄,味道就是不一样。听说镇上好些饭馆都指名要她家的酸菜哩!”
赵家大媳妇点点头,脸上满是感激的笑,“是啊,要不是西西丫头心善,给咱们这活计,我家那口子吃药的钱都不知道在哪凑。一天八文钱,还管饭,上哪找这么好的事去?”
正说着,院门外传来一阵窸窣声。
众人抬头望去,只见几个妇人挎着篮子,探头探脑地站在门口,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和期盼。
篮子里装着的,是品相不错的马齿苋和荠菜。
“西西,西西丫头在家吗?”一个年纪稍长的妇人怯生生地开口。
唐西西闻声走过来,认出是村东头家境尤其困难的吴婆子和她儿媳,还有另外两个面生的妇人。
“吴婆婆,您这是?”
吴婆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把篮子往前递了递,“听说,听说你家收野菜?你看我这老婆子挖的这些……能行不?保证没一根坏的,都洗得干干净净才拿来的……”
另外两个妇人也连忙附和:“是啊,西西丫头,我们也挖了些,你看能收吗?价钱……价钱你看着给就成!”
唐西西看着她们篮子里确实水灵干净的野菜,又看看她们期盼却卑微的眼神,心下一软。
她原本的计划是逐步扩大收购,现下的工人已经够了,但看着眼前的情景,她实在说不出拒绝的话。
“吴婆婆,张婶子,刘嫂子,”她接过篮子仔细看了看,笑着说:“菜很好,符合要求。以后啊,大家挖了野菜,只要品相好,干净,都可以送来。价钱就按我之前说的,常见的两文钱一斤,时令的四文钱一斤,现钱结账。”
唐西西朝屋里喊了一声,“唐钰青,你把称拿来称一下,对了,还有钱。”
唐钰青得到指令,心中大喜,赶忙拿来秤,当场将野菜过了秤,又拿出铜钱,按照唐西西的要求一一付清。
吴婆子攥着那十几文铜钱,手都有些发抖,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水光,“哎……哎,谢谢西西丫头,谢谢啊……这可真是……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……”
她儿媳在一旁也连声道谢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