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凛先伸手要去拿最上面的一卷,但还没碰到卷宗就是一顿。
那卷宗上沾着些陈年的老灰,看着明显有受潮了的软塌迹象,保存成这样,定是扔在案牍库最不起眼的地方。
他斜了一眼周文彬,没做声。
翻开案卷,上面记着的时间显示是三年前的一桩失踪案。
字迹潦草,只写了“城南张姓女,年十五,赶集时走失”,后面再无下文,不光没有走访记录,更是连张画像都没有。
裴凛拿起下一卷卷宗,没忍住讽刺了一句,“你这卷宗,就是这么记的?”
周文彬没敢搭话,只尴尬地笑了两声,抬手擦了擦汗来掩饰自己的心虚。
萧云湛也拿起一本,随手翻到中间,目光停在一行字上:“天启十八年寒衣节,城西李二郎,年十七,去河边放灯未归。”
下面备注着“已派衙役查访,无音讯”,落款日期是去年的寒衣节后三日,之后便没了记录。
他又抽了几本,大多是类似的模样。
开头记个大概,结尾要么一句查访无果,要么干脆什么都没有。
花厅里静得只剩下他们二人翻看卷宗的声音。
李嬷嬷站在一旁,眼神死死盯着那些卷宗,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盼着什么。
依稀想要从里面找到相似的案子,觉得这样官府才会更加重视。
可又怕真看到了,证明这失踪不是偶然,巧儿的处境只会更危险。
“总共二十五人。”裴凛翻完所有卷宗,抬起头道。
“近三年,报官的失踪女子,全是十四到十七岁。”
他手指点了点他放在另一边的卷宗。
“还有五个少年,十五到十八岁;五个幼童,最小的才五岁。”
三十五人。
裴知微皱着眉在心里盘算:报官的就有三十五人,那些没报官的呢?
或许是觉得报了也没用,或许是家贫没力气折腾,或许是怕被人说三道四,甚至还有些人家觉得如此一来还能省下粮食……
若是这样算下来,苏州城里失踪的人,这三十五人怕不过是个零头。
目前看距离案发最近的应该就是孙巧儿,可是也已经过去七天了。
寒衣节那晚河边人挤人,什么痕迹都留不住。
顾伯珩原本站在窗边,打算吹吹风让自己冷静冷静。
听见裴凛的话,猛地转过身,快步走到桌前,一把抓过最上面的几本卷宗,哗啦哗啦翻得飞快。
他越翻呼吸声越重,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下去,只剩下铁青。
一个转身,将手上的卷宗用力扔到周文彬的脸上,里面夹着的一张寻人启事飘了出来,上面的人像画得五官模糊,甚至看不出是男是女。
“周文彬!”顾伯珩暴吼一声,胸口剧烈起伏着,“这些案子,你为什么不报?!”
周文彬被顾伯珩这这一卷宗砸得一哆嗦,下意识想接但是没接住。
他看着地上的卷宗,又看了看顾伯珩,嘴唇哆嗦着。
“我……我以为都是个案,这种事并不稀奇,找几天说不定就回来了……我没想着……没想着攒了这么多……”
“个案?不稀奇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