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晏道:“我记得三婶婶有个小食肆?”
代儒之妻点头,又苦笑道:“别提了,那食肆不赚钱,一来位置不好,二来厨子手艺也一般,去年还赔进去二十多两。我都想把它卖了。”
“别呀,我这里正好有几道菜的做法,长安还没见过有卖的。你不妨放在食肆里试试。”柳晏道。
代儒之妻恨不得翻个白眼,几个菜谱就想打发他们?
但贾母已经好奇问起来,“是什么菜?南北方口味差别大,南方流行的吃食,都中的百姓未必喜欢。”
柳晏对贾母笑道:“都中也有不少南方人啊,咱们不就是么?”本朝太祖的家乡就在南边,他的许多同乡和他一起打天下,后来都在都中定居,现在都中南方人,尤其江苏人确实很多。
“而且我这几样菜江南也没有。”柳晏道:“是我母亲到了贵州,跟那边的土苗学的。要用到的其他食材北方都能找到,唯独一样,咱们不常用。”
贾母和代儒之妻都好奇是什么。
柳晏笑道:“就是番椒,早知道三婶婶在,我就带一盆来了。”
“这东西能吃?”贾母见多识广,是知道番椒的。红的绿的都有,尤其红的好看,种在花盆里,看着喜庆。
“咱们都是摆着好看的,但贵州一带拿这个代替盐,炒菜可有味儿了。若再配上花椒,吃起来更过瘾。”柳晏道。
前前世她见过番椒,无论如何也没想到,后世这东西会风靡华夏。
现在的调味料种类本就不多,若能加一样如此刺激的。定然很受欢迎,只是要掌握好度。
还好柳晏放暑假的时候学了几道菜,太复杂的做不出来,家常的辣椒炒肉、麻婆豆腐是会的。
再不济,把辣椒晒干了做油泼辣子,拌面、夹馍都很香。
柳晏前几日就让人买了几盆番椒,让厨房试着炒了一道辣椒炒肉,味道虽不及后世吃过的,但也大差不差。还让贾敬尝了,贾敬第一口很不习惯,但频频往那盘子里伸筷子,说这菜下饭。
贾母想想就明白过来,“贵州那地方是因为物资匮乏,缺少食盐才想出这法子的。咱们有盐,何必要用番椒?”
柳晏就解释道:“番椒是辣的,和食盐不一样。”她想了想,吩咐随她一起来的白妈妈,“去把昨儿买的番椒拿来。”
“我知道那几道菜怎么做,今儿就给老祖宗和三婶婶露一手。”柳晏道:“把二弟妹也叫来,大家一起品尝品尝。”
贾母一听,忙摆手,“罢罢罢,哪儿用你亲自下厨?把做法告诉负责厨房的婆子就是。”
代儒之妻也忙道:“是啊,太太十指不沾阳春水,哪儿能往厨房里去。”
柳晏:“您这就小瞧我了,早年我婆婆生病,我是下厨给她做过药膳的。”其实只是把婆子做好的盛出来,往里放点调味料,就说是亲自下厨做的。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都这么干。
贾母道:“你要是不放心,就去厨房看着婆子们做,别亲自动手,十几年没动过,万一伤着烫着,我不好和你们老爷交代。”
柳晏笑着答应。
王夫人很快来了,听说柳晏要给她们做菜,就笑道:“我们可有福了。竟能吃上大嫂子做的菜。”
柳晏笑,“那可不?要是没做好,你们可不许笑话我。”
贾母道:“不好吃就把你们老爷叫来吃。”
柳晏:“……”
很快,一盆绿辣椒就被送来了。
柳晏就去了厨房,贾母让王夫人也去帮忙。
这儿媳真没眼色,哪有客人去下厨,她坐着等吃的?
王夫人只得跟上,又跟柳晏嘀咕:“大嫂是有什么事儿要求我们老祖宗?竟亲自下厨?”